為了肩上那份責任的實現
---記陜煤建設煤礦運營服務分公司五虎山項目部經理黨李
時間:原創 作者: 馬英梅 陳朋 點擊:載入中...
2021-08-10 單位(部門): 煤礦運服公司 來源:他是一個兢兢業業的人。不論大事小情,都早安排、勤過問、重落實。
他是一個胸有成竹的人。每接手一項工作,都能有條不紊的投入,打開局面。
他是一個忠誠履職的黨員代表。從技術員到一般科員,從項目副經理再到項目經理,屢次臨危受命卻從未退縮。他就是時任陜煤建設煤礦運營服務分公司五虎山項目部的經理---黨李。
一個人的成功,第一步也許都是機遇開的頭,但后面的漫長路途,全靠個人把握。
黨李是公司年輕人中成長較晚的一個,雖然晚,但是他知道“笨鳥先飛”,知道“早起晚睡”,知道“事不過夜”。在紅柳林項目部任副職期間,他負責的安全工作創出項目部最好成績;負責的支部工作連續兩年被公司評為新聞宣傳先進集體......。由于他踏實的工作作風,敬業的工作態度,黨李被組織任命為公司曹家灘項目部經理。
瘦瘦的身材,白白的臉蛋,不高的個子,這是黨李給人的第一印象。“這個經理能帶我們干好工作嗎?”、“礦方會不會改變對我們的印象?”、“這經理這么年輕,有沒有能力和經驗?”帶著組織的信任、少數人的置疑,黨李臨危受命,挑起了重擔。
在別人看來,當項目經理是很輕松的事情,但又有誰知道肩上的責任和壓力。從紅柳林項目部到曹家灘項目部,黨李的人脈、社會關系幾乎為零。面對井下、項目部、礦方各方面的內外交困,面對陜煤集團的重點履約工程,面對陜煤建設的企業信譽及公司的對外形象,黨李從團結領導班子、穩定人心入手,確定了“最少兩個月、最多三個月,徹底改變項目部現狀、提升陜煤建設企業形象”的奮斗目標。
當別人取得成績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說他是幸運的。其實人生哪有這么多的幸運,只不過我們沒有看見別人的努力。
作為項目經理,每天要處理很多的瑣事,寫各種各樣的材料、跟班入井查安全、參加各種會議、接待上級、礦方及公司調研檢查、關心職工吃喝拉撒……,哪樣都得操心。黨李說剛開始那段時間,數不清多少次自己在井下親自指揮,了解工程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升井吃包泡面繼續工作;數不清有多個夜晚,職工們都進入了夢鄉,他辦公室依然亮著燈;有多少個節假日,別人都在休閑,自己還在跑甲方;有多少次職工犯了錯,他除了負有管理責任,接受上級批評,還要去安慰、教育犯錯的職工;有多少次,因為各種問題被責罵,他依然陪著笑臉,委屈自己咽。
期間,他帶領的項目部創出連采機單頭掘進939米的好成績,創公司成立以來單頭單月掘進記錄,更是創陜煤集團連采機單月掘進新記錄!礦方領導在談到黨李時說:“這小伙好樣的,工作認真負責,干活絕對沒問題。”黨李說,那一刻他的眼淚在打轉,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價值,不應當看他取得什么,而應該看他貢獻什么。
2020年春節,受疫情影響,項目復工的計劃一推再推。2月中旬的一個晚上,黨李接到礦方電話,要求所有人員第二天返崗。作為項目經理,黨李僅用了半個小時,就確定了170余名返崗人員。經過隔離、檢查、核酸檢測重重關卡后,接到了122108切眼全幅工程施工任務。
接到命令,黨李沒有絲毫懈怠。召集項目部班子成員連夜開會,與各掘進隊長、機電隊長商討方案,并向公司專題匯報。一聲令下,一場事關項目部、公司乃至陜煤建設榮譽的“戰爭”全面打響。期間,連采機裝運電機出現問題,黨李在值班室一呆就是一天一夜,著急的牙齦上火,滿臉浮腫;施工遇到巖石,方案改為打眼放炮。如何確保職工安全?如何確保巷道成型質量?帶著這些不安和擔憂,他親自下井指揮,一呆就是一天一夜。
努力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很努力。隨著最后一米掘進進尺的結束,標志著經過42天的緊張施工,項目部順利完成礦方下達的施工任務,并獲得20萬元獎勵。黨李帶領項目部全體干部職工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陜煤建設人不服輸的堅強意志,證明了陜煤建設人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鐵軍速度”。
工作就像一種回音,你送出了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種了什么就會收獲什么。
參加工作十幾年了,黨李陪家人的時間屈指可數。父親肺癌大出血住院,他在醫院只呆了一天;結婚十周年紀念日,他在井下現場解決問題;就連自己身體不舒服,也是一拖再拖,不去醫院......。在紅柳林項目部任副經理時,黨李對妻子說的最多的話就是,“等忙過這段時間,我就回來陪你和孩子”。這句話,他一說就是5年。
2021年,公司成功中標烏海能源公司五虎山煤礦輔助運輸系統改造工程。作為建設集團“進疆入蒙”戰略的重要工程,黨李身上的責任更重了......
4月份:一輛車,4個人,1臺電腦,開始進入項目籌建階段。到場后,黨李第一時間找礦方溝通合同及圖紙情況,從施工方面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被采納。這種積極的工作態度,贏得礦方的首次認可和好評。
5月初:項目部臨建場平工作正式開始。黃土彌漫、沙塵肆虐、風聲呼嘯,為了做到安全與環保并重,黨李緊盯工作現場,在協調指揮場平工作的同時,安排專人24小時不間斷對現場進行灑水降塵,為后續臨建搭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5月中旬:公司為項目部調撥的13車設備陸續到場。每次,黨李都能率先投入卸車工作中。那一刻,沒有項目經理和工人之分,沒有干部和職工之分,大家不分你我,不分輕重,陜煤建設“一家人、一條心、一起來”的精神在此刻展現的淋漓盡致。
6月底:項目開工,面對溫度高、經驗少、環節多、地質條件復雜等因素,黨李沒有退縮,他天不亮就起床,中午也不休息,堅持一天三趟現場,只為確保明槽開挖施工任務的順利進行。用他自己的話說,“沒有不會干的事情,關鍵看想不想學”。
7月下旬:項目進入暗硐施工。黨李晚上和班子成員反復研究方案,白天在現場一盯就是多半天,四十多度的高溫,他的胳膊被曬的脫了一層又一層皮,也沒有打消他緊盯施工現場的念頭和行動。他說,施工的關鍵時刻,自己在現場才放心。
可以一周不和家人視頻,絕不可以一天不深入現場;可以餓了吃冷饃夾辣子,絕不可以影響施工生產;下大雨的深夜獨自一人到現場查看,也不能出現安全隱患;中午火辣辣的太陽,一碗綠豆湯就是他防暑降溫的最好飲品。大家對他的一致評價:太認真了!
今年4月份,父親去世的第一個清明節,黨李沒有回家上墳;家里的窗簾掛鉤一斷就是幾個月,他顧不上更換;衛生間的水龍頭壞了兩周,最后還是妻子自己解決的;沒有參加過家長會,孩子在哪個班級、老師姓什么一概不知道......
關于“愛崗敬業”,百度的解釋是忠于職守的事業精神。我想:這句話語用在黨李身上最為合適!